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養老需求不斷增加,老年人的消費市場日益增強,進而為銀發產業發展催生了商機。據了解,原萊蕪市截至2017年底60周歲以上老年人比例為22.44%,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近年來,我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但在現行政策覆蓋、延伸不到的地方還存在較大的產業發展空間。
為此,建議:
在建立完善基本養老服務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養老服務產業,提高養老服務質量。
1.引導相關企業加大老年人專業用品開發,如老年人玩具、專用服飾、美容用具及化妝品等,也可根據老年人特定需要,開發各種新產品,進一步拓寬養老服務市場。
2.改善老年教育服務。當前,老年大學報名火爆,成為新的成人教育現象。適時增加老年教育師資的培育,加強老年教育機構的建設,有效發揮其他學校場地和師資的優勢,興辦老年大學;充分利用新媒體、“互聯網+”開展遠程教育等,解決老年教育面臨的師資力量匱乏、教學內容單一、資源不夠豐富的問題。
3.創新老年旅游產品。突破傳統思維的模式,創新新思路,新模式,通過提升旅游產品的接待能力和特色服務,使老年旅游產品擺脫低價競爭。一方面,提供多樣化和差別化的產品。設計適合老年人專屬的、個性化需求的旅游產品,提升旅游的休閑、保健、康復等附加功能,滿足老年游客的深度體驗和品質享受。例如在旅游服務中,通過開辦健康講座、手機操作、攝影技巧、美圖制作、電子相冊、服裝搭配等各種學習內容,引導老年人培養主動的生活方式,讓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得以豐富多彩,增加產品的客戶滿意度。另一方面,可以與互補專業機構合作,取長補短,提高專業化水平和服務質量。如與公益性組織、政府機構合作,幫助殘疾人以及行動不便的老人開展旅行活動,獲得來自專業機構的支持和指導;與醫療機構合作,推出專業性的護理業務和帶療養性質的短途旅行等。
4.合理培育養老產業人才。醫養結合是篇大文章,通過改變養老機構員工素質層次,提高養老機構的管理水平、服務質量,引導培訓機構或學校設立相關專業,培養養老機構的管理員、事務員,成為老年人的“管家”,能夠全方面負責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技術護理、心理護理等。培訓機構或學校依照用人單位對老年人服務管理方面的實際需求進行課程體系建設,從教學計劃、課程設計及模式上,對專業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開設老年人事務管理、活動組織、配餐管理、護理、心理、法律、老年用品設計等課程,培養學生向綜合性人才發展。
責任編輯:萊蕪區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