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通濟南市萊蕪區高莊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王其欣的電話,就能聽到“以‘聽黨話、跟黨走,講法治、解民憂’為工作宗旨”的彩鈴,而這,就是王其欣的“名片”和內心的堅守。
在濟南市萊蕪區蓮花山下,一提到王其欣,群眾都會豎起大拇指,說他是“調解專家”。再難解的矛盾糾紛,他都能抽絲剝繭,調得平平順順,理得明明白白。他的辦公桌上常備一個筆記本,每天接待了哪些群眾、調解了什么糾紛、到哪個村開展了普法,全都記錄在冊。
雖是一名80后,但王其欣從事人民調解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已有14年,獲得了“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山東省人民調解專家”“山東青年五四獎章”“濟南市十大法治人物”等榮譽稱號。

2018年底,高莊街道一村民在工作中意外身亡,家里痛失頂梁柱,一家老小慌了神。死者的老父親找到村里,讓村委會幫忙去跟企業討說法。剛開始,找了幾名本村威望較高的村民去跟企業協商,前后跑了20多趟,始終沒談妥。家屬急了,叫上家里親戚到企業去鬧,讓本就棘手的問題陷入了僵局。
這時,村委會找到了王其欣,希望他能幫忙調解,王其欣立馬答應了。他首先安撫死者家屬的情緒,叫回了去公司鬧事的親戚。在取得家屬信任后,他拿出法律和周邊相似的工傷賠償案例,逐條逐項向死者家屬列明標準、計算賠償數額,有了參照,矛盾雙方的抵觸情緒消除了大半。歷時一個多月,經過十幾次溝通調解,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企業還派人協助料理死者喪葬事宜。
小到一棵樹、一塊地、幾百元工資,大到死亡糾紛案件,只要群眾來找他,王其欣總會盡心盡力去調解。他經常說,“調解矛盾糾紛對我們來說是本職工作,但對群眾來說卻是百分之百的煩心事、糟心事。我們每調解一起糾紛,就贏得一次民心,每化解一起矛盾,就贏得一次信任”。
現在,“有糾紛、找其欣”已成為轄區居民的共識。近年來,王其欣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560余件,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
與此同時,王其欣發揮熟悉民情、知悉法律的優勢,與信訪辦工作人員形成聯手聯動處理信訪案件工作機制,講政策、講法律、講民情,依法促使當事人案結事了、息訴罷訪。近年來,王其欣累計調處重大信訪案件27件,有力維護了基層社會和諧穩定。
王其欣深刻感受到,許多矛盾糾紛甚至信訪案件的發生,很多源于村民不懂法、法律意識淡薄。于是,他開始有針對性地結合調解案件開展普法宣傳工作。

他的普法課總是安排在陰天下雨、周六周日和農閑的晚上,講的是村民普遍關注的土地流轉、民間借貸、彩禮返還等身邊案例,以案釋法。他還聯合莊戶劇團編排了“法治小戲”,將贍養、婚姻家庭、非法集資等身邊案例故事融入其中,寓教于樂。他開設了微信公眾號,每周發布調解典型案例,隨時解答法律咨詢。從普法小夜校、法律趕大集到田間地頭法治課,兩年來開展普法講座500余場,受益群眾達到13萬余人。
王其欣說,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相比于紛至沓來的榮譽,居民握手言和、在調解協議上摁下的手印、普法課后的熱烈掌聲,更讓他感到踏實和快樂。
責任編輯:萊蕪區政協)